“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号召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重大贡献,9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走进历史悠久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地参观研学。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创建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她横跨三个世纪,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军事工业发祥地;是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播火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厂。她在中国近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沧桑巨变中创造出了100多个“中国第一”,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先进水平。
老师们来到目前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生产基地,亲眼见证“海上巨无霸”的诞生过程。每一种造船工艺的背后都凝聚着创新、超越和突破的理念,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在表达着对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从气势磅礴的万吨级新型驱逐舰到“远望”系列航天远洋测量船,再到“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的勇敢探险,江南造船厂在防务装备、科考公务上的每一项成功都是我国海洋探索和海疆主权的重要支撑。同样,超大型集装箱船的下水更是彰显了我国航运事业的实力与全球影响力。老师们在看舰码头与万吨巨轮合影留念,为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巨大成就深深震撼。
来到江南造船展示馆,讲解人员结合一个个精密的模型和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将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背后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从没有编号的第一艘船只到后来一艘艘已经“退役”和正在“服役”的重要船舶,从面临国外技术封锁到中国人独立自主生产出第一台国产大机器万吨水压机。无不展现着我国工业发展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穿过照片墙,这里书写着我国造船厂的百年发展历程,也是中国民族工业一个半世纪的传承,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篇章。从洋务运动的“师夷制夷”开始,中国工业正式踏上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先驱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后继者牢记使命,勇往无前。
此次研学,老师们在追溯我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学习了我国船舶制造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历程,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内容融入思政课提供了典型案例和素材。同时也领悟到广大劳动者“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更加坚定了学院全体思政教师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实干笃行,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许丽霞 井维前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