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在实践中焕发活力: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纪实
日期:2025-05-21 14:13:50  发布人:my  浏览量:1987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思政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校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抓手,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本学期,学校组织师生走进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绿衍水务有限公司、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感悟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

探秘汽车工业:在历史与创新中感悟工匠精神

引擎轰鸣处,匠心代代传。在上海汽车博物馆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们开启了一场“车轮上的思政课”。博物馆内陈列着不同时期、不同品牌的经典汽车,宛如一条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长廊。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展区,从第一辆国产汽车的诞生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突破,学生们通过珍贵史料和实物展品,直观感受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这背后是工程师对职业的敬畏。企业导师的讲解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师现场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工业的迭代史,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科技自立自强道路的缩影”,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场实践课让教材中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实践心得

工业机器人243班 蔡添翼

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上海汽⻋博物馆,我有幸参加。这座博物馆不仅是汽⻋历史的宝库,更是一座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让我在参观过程中深受震撼,收获颇丰。从燃油车到新能源,从追赶到引领,中国汽⻋工业从⽆到有,从⼩到⼤,今天已是⼀⽚蓬勃景象。作为新时代青年,骄傲自豪的同时更感重任在肩,唯有好好学习,脚踏实地,才能不辜负这盛世光景。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245班 姚传瑞

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近日参观上海汽车博物馆的经历让我收获良多,感受到汽车工业的历史厚度与科技温度。馆内百年古董车展现了动力系统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跨越。红旗CA72见证中国汽车人的追求,荣威新能源车型彰显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进步。当古董车与智能网联车“古今对话”,我深感新能源技术让汽车从交通工具向智慧终端转变。我们作为未来汽车行业从业者,今后要在电池热管理等核心领域深耕,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出行变革的引擎。

走进水务一线:在治水实践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清水润申城,责任系民生。在上海绿衍水务有限公司的智慧水务指挥中心,师生们目睹了“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运作全貌。通过物联网监测屏,学生们看到污水净化的全流程:从浑浊的进水到清澈的出水,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水务工作者的坚守。在污水处理现场,工程师演示了如何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变化。“保障居民喝上放心水,就是守护人民的生命线。”工程师的这句话引发学生强烈共鸣。实践团队还参与了水质检测体验活动,切身感受到了环保工作者的严谨与专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转化为实际行动。治水工程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就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的政治命题。

 

实践心得

空中乘务242班  董鑫翰

今天跟随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参观了上海绿衍水务有限公司,收获颇丰。现代化的设施与严谨的处理流程让人眼前一亮。目睹污水从浑浊不堪到清澈透明的蜕变,深刻体会到科技的力量以及环保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作为大学生,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便捷之中,却往往忽视了环保工组者背后的付出。这次参观让我明白,环保并非遥不可及,从日常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做起,就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应将所见所感化为行动,积极传播环保理念,携手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护理244班 史慧轩

参与此次实践教学,我深刻领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活动中,通过实地考察污水处理流程、参与水源地保护宣传,我看到水务工作在生态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从污水净化循环利用,到河道生态修复,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此次学习让我明白,生态文明建设并非遥不可及,它贯穿于水务工作的点滴实践中。未来,我将以更坚定的信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生态保护,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

对话科研尖兵:在科学家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科研报国,心系家国。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同学们心灵受到深刻触动的一站。在这里,同学们详细了解了老一辈科学家们为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作出的巨大贡献。从密密麻麻的笔记到实验室里日夜钻研的身影,从攻克一个个科研难题的历程到为国家建设提供关键材料的辉煌成就,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科学家们心怀家国、勇攀高峰、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他们一生都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学们被深深感染,纷纷表示要以科学家们为榜样,在自己的学习和科研道路上,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创新思维,克服困难,追求卓越,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实践指导教师将这一感悟延伸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中体现出的我国制度优势。

 

实践心得

(中高)2021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 陈炫欣:

我们参观了位于嘉定区的硅酸盐研究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关于硅酸盐科技材料和此类科技材料的应用,以及关于数位科研工作者的生平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听科学家们的事迹,很喜欢严东生院士的一句话“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强盛服务,是我毕生为之而努力的责任和动力”。这次参观,让我对硅酸盐材料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科学家们的科学家精神更加崇敬,同样也激励我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上不断探索。

计应244班 杜云鹏:

今天跟随学校组织的实践参观活动,我们走进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亲身感受到了科技的温度。讲解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以及引用“国之大者”严东生院士科研报国、周仁院士关于建所的历史让我们深受感动,同学们被科学家科研报国的精神以及我们国家的材料强国之路所感动。这次参观让我明白:科技强国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当看到自己手机里的陶瓷滤波器、医院里的光热治疗仪都源自这些科研成果时,突然理解了“材料强国”的分量。每一克材料的突破,都可能改写一个行业的未来,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将在今后的生活中,以小我融入大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在这个新时代实现自我价值。

此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串联工业文明、生态治理、科技报国三大主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价值引领和实际行动,坚定了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将理论在实践中落地生根,我校将继续与属地“大思政课”育人资源联动共建,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成长成才,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核发:my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