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7月7日至10日,我校思政教师于初心之地出发,前往西安、延安开展2024年“行走的思政课”,寻觅红色足迹,实地感受红色育人资源熏陶。
一、西安启程,探寻华夏文明之源与革命精神
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洒满古城,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在古城西安正式开课,老师们踏上此次实践研修的第一段课程——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轩辕黄帝陵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黄帝陵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寝所在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在这里,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源远流长。
继续北上,抵达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壶口瀑布以其雄浑壮阔的景象,让大家为之震撼。站在黄河岸边看瀑布咆哮,实地感受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壮丽与磅礴。黄河水冲击着岩石峰峦,溅起千堆雪花,水雾弥漫,令人心潮澎湃。老师们不禁感叹,这便是我们在课堂里讲授的“爱国,就要热爱我们的大好河山!”黄河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刻凝聚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这是一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研修课。
傍晚时分,队伍一行来到南泥湾。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这堂课伊始,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巨大的党徽,主体造型以党徽为核心意象:雕塑正立面为紫铜板,侧立面为不锈钢板,高13.8米,宽19.21米。其中“13”代表党中央在延安经历的13个春秋,“19”和“21”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于初心之地出发,忆艰苦奋斗历史,党徽广场上,全体教师心潮澎湃,重温入党誓词,在铮铮誓言中结束第一天的实践研修。
二、延安寻根,铭记革命岁月与领袖足迹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13年波澜壮阔的延安岁月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光辉史诗,也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光辉篇章。枣园革命旧址,这片充满历史气息的土地,承载着中国革命的重要记忆。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胜利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向世人展示着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与荣耀。这堂课,我们实地参观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深刻感受到了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随后前往授课地梁家河,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的地方。七年知青岁月,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曾经在这里带领干部群众建起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和第一家代销店。打坝淤地,打井抗旱,修筑公路,以敢于啃硬骨头的作风和担当,推动梁家河贫困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通过实地走访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淤地坝、知青井、沼气池和知青旧居等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故事,老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和为民情怀,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的担当精神。
三、西安回望,品味古都韵味与近代风情
千年文脉延绵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西安城墙,这座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延续了整个古都长安的历史文脉,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绽放着她的恢弘、壮丽和博大,向世界展示着古都的深邃、智慧和兼容并蓄。这堂课,我们徒步在西安古城墙上,感受着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城墙下,钟鼓楼广场的钟声与鼓声交相辉映,这是伟大历史变迁的见证。回民街的热闹与繁华,则让大家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回望党史,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的人民安居乐业与国家繁荣富强。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之际,老师们来到了西安事变纪念馆。87年前七七事变爆发,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奏响反抗侵略的英雄壮歌。通过学习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英雄事迹,老师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更加直观地感受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感悟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与致敬,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通过实地研修,老师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与英勇革命精神,也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继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念。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行走的思政课”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的信念和使命,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政课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我们定将这次行走的感悟融入到思政教学中去,努力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